新中国钢铁工业从这里开始


鞍钢“五百罗汉”的故事——刘异云

采访时间:2016.06


刘异云历史档案:

  •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团结进步青年创建“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浙江队部”,任宣传部部长。后担任陕甘宁边区青救会宣传部部长、中共延安县委宣传部部长、延安大学教育处代理处长等职。
  • 1945年,从延安奔赴东北,历任辽吉省一、五地委委员兼阜(新)彰(武)联合县县委书记、辽吉军区蒙汉独立骑兵团政委、铁岭县县委书记等职。
  • 1949年,前往鞍钢工作,担任鞍钢动力部主任。次年,任中共鞍山市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等职。
  • 1955年之后的三十年中,先后担任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、部长、组织部长、省委常委和省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。

1945年抗日战争后期,国共两党都把目光投向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东北地区。为占得先机,赢取最后的胜利,中共中央派遣军队开赴东北,同时从全国抽调大批党员干部,组成干部团挺进东北,旨在开展建党、建立民主政权和建立地方武装等一系列工作。 解放战争初期,党中央发出“让出大路,占领两厢”指示,随后东北局和辽宁省委根据形势需要,决定把战略要地阜新和彰武县合并为阜彰联合县,并任命刘异云为县委书记。 在当时,阜彰联合县是蒙汉杂居和蒙古族聚居的复杂地区。 这里除了县长,还有旗长,武装部队也分为县大队、蒙古族大队和蒙古骑兵独立团,因此坚持统战方针,加强民族团结是工作的重中之重。而国民党方面也正是利用阜彰联合县复杂的形势,使用拉拢胁迫等伎俩,企图对我中共政权实施破坏和颠覆。 1946年夏,国民党军队向阜北进犯,并妄图拉拢胁迫嘎拉桑活佛,以达到控制当地蒙民的目的。刘异云得知此事后,立即派人沟通,向其讲解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,介绍革命形势和民族自治运动情况,促使坚定了信念,毅然决定携经离庙, 并带着贴身喇嘛参加了革命队伍。广大蒙民得知此事后,奔走相告:“当八路了,当八路了,这是天意啊,天意难违!”至此,国民党阴谋被击碎,共产党政权因此得到了更多当地蒙民的支持。此事为日后阜彰联合县实行蒙民自治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随后,为了更广泛建立统一战线,刘异云亲自书信给国民党阜新地区司令官韩梅村,旁敲侧击道:“要认清时局,仰望光明,如不能马上起义,也当留条退路。”此信发出不久后的1947年春节,韩梅村派兵到水泉村“清剿”。 我县大队立即应战,可敌人打了一阵乱枪就撤退了。群众欢呼雀跃说国民党“太熊”,可只有刘异云心中明白,这是韩梅村给他的“回信”。此后,经过省委和地委的大量工作,韩梅村果真较早率部起义。 由于在阜彰联合县出色地开展并完成了各项任务,1948年刘异云当选为辽吉地区模范县委书记。他的先进事迹被刊登在《胜利报》上。

刘异云,祖籍浙江杭州,1919年10月1日出生在北京。其父刘文荪曾任国民政府陆军参谋部测量总局局长,还曾在财政部当过特派员(财政部长为梁启超),后因对时局不满,弃了官皈依佛门, 师从佛教宗师印光法师。刘异云的母亲朱如华同样经历不凡,其父曾为清末武官,因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保护慈禧太后有功,受了封赏,而朱如华本人也早在18岁时就追随民主革命家宋教仁。 1913年,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后,她几经辗转,与刘文荪结识并结为夫妻。

1920年,刘文荪携一家人定居杭州。然而两年后他因病离世,年仅38岁。 刘文荪虽多年位居高官,但一生廉洁,并无积蓄,猝然离世后,只剩下三岁的刘异云与母亲朱如华相依为命,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。 后来,一度家世显赫的刘异云不得不去“浙江省立贫儿院”就学。 1935年,刘异云从贫儿院中学毕业,考入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。他入学之时,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, “一二九”运动和“西安事变”相继发生,全国抗日救亡形势如火如荼。学习期间,刘异云结识了时事老师严北凕。严老师经常宣传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,揭露蒋介石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阴谋, 这使刘异云开始对共产党,对延安充满向往。随后,刘异云联络志同道合的学友组织起“共学社”,探讨革命真理,宣传抗日救亡。刘异云的行动遭到了校内国民党军统的外围社团“复兴社”的注意, 并将他列为“复兴社”的“黑名单”之首,处境一度十分危险。这也促使刘异云坚定了去延安投奔革命队伍的决心。

1937年9月,刘异云带着严北凕写的介绍信奔赴延安。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后,他被安排到陕北工学第一期第七队学习。 1938年春,刘异云结束学习后来到浙江金华(战时省会)工作。 刘异云按照中共长江局指示,团结进步青年创建“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浙江队部”,并任宣传部部长。而后,刘异云前往严北凕所负责的《浙江潮》当编辑(实际为主编)。 在当时,这一刊物是浙江省宣传抗日救亡和中共主张的主要刊物。1938年6月,刘异云在金华加入中国共产党,那一年他还不到19岁。1938年9月,刘异云到安吴堡青训班, 先后担任中共中央青委青运研究员、安吴堡青训班理论研究员。次年秋,去往延安,先后担任中央青委工作团团长、陕甘宁边区青委委员、边区青救会宣传部长等职。 1942年,西北局派刘异云前往中共延安县委担任常委兼宣传部长。 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模范县,是出经验、出典型的地方,“四大工作”蓬勃开展,毛泽东对当时延安县委的工作有着极高评价。 在延安县委工作期间,刘异云组织开展整风学习,受到当地老干部的欢迎和支持。后《解放日报》特约刘异云撰写《延安县级干部整风学习的几点经验》,旨在推广经验。 在延安七年的学习和工作使刘异云受益匪浅。多年后,刘异云每每见到当年延安县委书记王丕年,都不禁回想起谈论起当年在延安的峥嵘岁月。

1945年抗战胜利后,刘异云被调往中央东北干部团,后随干部团开赴东北。来到东北的刘异云被任命为阜(新)彰(武)联合县县委书记兼辽吉军区蒙汉独立骑兵团政委。 在阜彰联合县,他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和内蒙古自治政策,坚持广泛统一战线,团结嘎拉桑活佛,策反国民党军官,有力地稳定了地方政权。在这一时期,刘异云也收获了爱情, 他与年轻聪慧的土改工作队队员蒋慧明相识,并结为夫妻。

1949年5月,刘异云被调往鞍钢工作,任鞍钢动力部主任。1950年起,任鞍山市(时为直辖市)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等职。在鞍钢和鞍山市委工作期间,刘异云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。 当时,鞍山市委和宣传部密切地联系着着几支宣传大军——以《人民日报》副总编安岗为代表的常驻记者,以鲁弈为代表的新华总社记者站,以汪溪为代表的《东北日报》常驻记者。 他们迅速地把当时鞍钢建设的动态以及孟泰、王崇伦等工人模范的事迹报道向全国;以草明、公木、于敏和罗丹为代表的著名作家也深入基层中,以鞍钢为中心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; 同时,鞍钢拥有一批由职工组成的、多达2000人的宣传队,遍布各个单位、车间,宣传着党和国家的政策。工人们由此真正地意识到,自己成为了鞍钢的主人翁,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翁。 这一时期,鞍钢和鞍山成为了全国思想解放的前沿。在此过程中,刘异云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1955年之后,刘异云绝大部分时间都奋斗在宣传战线上,担任省一级宣传部长就有三十余年。其间他虽屡遭挫折,但总是能在紧要关头坚定思想,敢言敢行。 1964年在金县搞“四清”,他顶住压力,没错抓一个“走资派”;1975年,在省革委会宣传组时,他拥护邓小平以“三项指示为纲”进行整顿;1976年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他顶着巨大压力, 带领老同志与“四人帮”帮派势力针锋相对,揭露其阴谋;“文革”后,刘异云在省委组织部担任部长的10个月间,置身拨乱反正前列,平反冤假错案; 1978年,刘异云领导宣传部冲破“两个凡是”的束缚,在全国第一个以省委名义发出开展学习和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通知,受到邓小平的肯定; 1979年3月,辽宁省委作出对张志新同志平反的决定,随后刘异云指示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系统、持续地大力宣传,使张志新的英雄事迹传遍全国,这对推动思想解放起了很大作用。 辽宁和北京的宣传界都评价说:“辽宁省委宣传部是思想解放部。”

多年之后,每当提及当年在宣传战线上的工作,刘异云总是不粉饰,不回避,襟怀坦荡地剖析自己存在的问题。而对于众人发自内心的称赞,他总是谦逊一笑,说自己的所作所为, 其实都有赖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,他本人独创之见很少,只不过是赞成、宣传和践行了上级的正确指示! 1981年前后,高风亮节的刘异云考虑提前退休,让年轻人接班。 当时省委根据不少同志的建议,先后两次向中央申请让刘异云同志任省委副书记,也有人提议让他出任大连市市委第一书记或主持省政协工作,可刘异云都一一婉拒。

离休后的刘异云仍然关心国家大事。早在中央决定开辟深圳特区之初,他就给省委呈书面意见并转中央,要求把大连设为特区,使南北呼应,以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。 2003年,他就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等问题,向省委提出建议,省委认为这是“发展的大思路”,后转发全省各地认真学习。2005年,省委领导向他征求意见, 刘异云对开展先进性教育和改进党的领导作风等问题,都及时而尖锐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
如今,已年近百岁,入党70载的刘异云,清瘦儒雅,风骨超然,心系天下。晚年的他时常会怀念起当年在鞍钢奋斗的岁月,曾著诗《怀鞍钢“五百罗汉”》,诗中曰:

铁火钢花梦旧游,

多人已去几人留。

千山怒放梨花开,

泉涌明珠日夜流。

智春山 杨伟平 / 史料提供



相关链接

五百罗汉 | 新中国钢铁工业从这里开始——昔年英雄今犹在(搜狐)

“五百罗汉”建设鞍钢——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(腾讯网)